关键词:四肢骨折; 术后感染; 切口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作者:李春梅 宋涛 刘鹏 孙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手足外科Uos欢迎在线投稿
摘要:目的 探究四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 987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将有切口感染的158例纳入感染组,无切口感染的3 829例纳入非感染组,统计感染组病原菌分布特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 3 987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58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96%;共分离15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4株(40.51%)、革兰阳性菌90株(56.96%)、真菌4株(2.53%);感染后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有钢板使用、手术时间>3 h、开放性骨折、切口较长均是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感染后炎症因子IL-6、PCT、CRP水平升高,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钢板使用、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切口及血清IL-6、PCT、CRP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予以早期针对性防治而降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Uos欢迎在线投稿
关键词:四肢骨折; 术后感染; 切口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Uos欢迎在线投稿
基金资助: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2020129)